重生之吳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歷史軍事

公元前513年,吳國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競走,波濤滾滾!
在煙波浩渺的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067章 編纂百家姓

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5

  羊盈的這壹番話,說得慶忌有些尷尬。
  按照同姓不婚的傳統,慶忌的確不應該娶幾個姬姓女子的。
  不過,雖說同為姬姓,但慶忌與那幾個姬姓嬪妃之間的血緣關系已經淡薄,出了“五服”,如何娶不得?
  比起那種表哥娶表妹的,慶忌這算是正常結he了。
  男子稱氏,女子稱姓。
  這壹點是毋庸置疑,大吳也傳承了下來。
  如慶忌,壹般稱之為“吳慶忌”,叫他“姬慶忌”的話,並不禮貌,屬實是侮辱人的。
  姓有著“別婚姻”的重要作用,像是春秋時期的杞國夫人“杞伯姬”。
  “杞”代表她嫁到杞國或嫁給杞氏男子,“伯”代表她在自己的姐妹中排行老大,“姬”則代表她的娘家是姬姓……
  這時,戶部尚書曾參也跟著出列,向慶忌進言道:“陛下,姓者,統其祖考之所自出,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。”
  “氏壹傳而可變,姓千萬年而不變。姓是姓,氏是氏,絕不能混為壹談!”
  曾參所言,不無道理。
  姓起源較早,幾乎穩定不變;而氏是後起,會隨各種原因而變更。
  氏的變化,往往反映貴族男子身份地位的變化,像是春秋中期的晉國大夫士會,他又稱士季、隨會、範會、隨武子、範武子等。
  代表祖先官職的“士”和他的封邑名稱“隨”、“範”,都是他的氏……
  未免太過復雜了。
  其實,作為穿越者的慶忌知曉,姓、氏合二為壹乃是大勢所趨,不必他推動的。
  春秋時期“禮崩樂壞”,戰亂頻仍,宗法制度就已經漸漸崩潰。
  歷史上,到了戰國時期,姓氏制度已經變得十分混亂,“氏”大多轉變為“姓”,平民的地位逐漸上升,也有了姓,“百姓”開始成為民眾的通稱。
  秦王朝完成統壹,將沿襲數千年的分封制改為郡縣制,原有的宗法制度、姓氏制度徹底失掉社會基礎。
  明貴賤的“氏”、別婚姻的“姓”本質上不再有區別,都成為表示宗族、血緣的符號。
  到了西漢的時候,姓、氏更是完全融為壹體。
  從此,華夏姓氏才開始了世代穩定的傳承。
  現在大吳本土實行的也是郡縣制,不過帝國有不少的藩王國,如遼王吳章,也可以被稱之為“遼章”,寧王吳鴻,也可以被稱之為“寧鴻”。
  像是那些被慶忌賜了食邑的功臣,他們已經分不出去“氏”了,所以“氏”的崩塌是用不了多久的事情。
  不過,到現在為止,“氏”還是貴族的符號,他們豈能讓其跟姓合二為壹?
  “陛下。”
  羊盈想了壹下,又跟慶忌說道:“姓氏合二為壹,這是遲早的事情。”
  “只是,臣女認為,不論是貴族也好,平民也罷,都是陛下的子民,大吳的子民,陛下妳應該壹視同仁!”
  “自上古以來,貴者有氏,賤者有名無氏。”
  “平民連壹個姓氏都沒有,只有名,這合適嗎?不合適。”
  “尤其是在我大吳實行義務教育之後,大量的平民子弟入讀,夫姓名,從何說起?”
  “所以,民女請陛下給天下萬民壹個恩典,讓平民也能擁有自己的姓氏。”
  “……”
  說到底,羊盈還是想讓慶忌改變壹下姓氏的制度。
  從古到今的等級制度嚴格,姓與氏都是貴族才有權使用的稱號。
  沒有名字的平民,人們統壹以其職業稱呼,如庖丁、匠石、醫和、優孟……
  “準奏。”
  慶忌最終還是同意了羊盈的這壹主張。
  “曾參、李克。”
  “臣在!”
  “妳二人負責編纂壹部《百家姓》,羅列出我大吳的‘壹百大姓’,以姓人多者錄入,讓還沒有姓氏的平民,則壹選取,作為自己的姓氏。”
  慶忌頓了壹下,似乎是想起了什麽事情,又道:“另外,規定吳姓為第壹大姓,姬姓為第二大姓,其余者妳們看著辦,成書之後,第壹時間交給朕審閱。”
  “諾!”
  曾參和李克答應了下來。
  現在這天底下,姓姬的人是最多的,就連慶忌都是姬姓,可想而知姬姓之人有多少了。
  不過,慶忌為了增加吳室的影響力,壹定要讓吳姓成為百家姓當中的第壹大姓。
  而吳姓乃是國姓,平民們在選取姓氏的時候,肯定會優先考慮的。
  這樣壹來,吳姓就會成為當之無愧的第壹大姓!
  ……
  翌日,慶忌就在太子恒、吳基、伍明、孫敵、魯班等壹眾文臣武將的陪同下,來到了秦淮河大營視察。
  檢閱三軍!
  這其中最受矚目的,莫過於大吳的新式武器——
  火銃和火炮!
  在慶忌的推動下,大吳冶煉鋼鐵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,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水平。
  而慶忌前世是軍校生畢業,雖不懂得制造武器,但是關於壹些槍炮的制造圖紙,還是略有所知的。
  有了較為成熟的煉鋼技術,慶忌在多年前就已經讓魯班等工匠開始研制火銃與火炮,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。
  兩年前,大吳就誕生了第壹支火銃,第壹門火炮。
  “預備!”
  隨著為首的壹名都尉壹聲令下,站在火炮邊上的炮手立馬行動起來,填入火藥,助燃物,再把炮彈裝填進了炮口,最後才是瞄準了對面的標靶,點燃引線。
  “開炮!”
  令旗壹揮,整整二十門火炮就噴吐出了火舌,硝煙彌漫之余,炮彈飛射出去,擊中了四五百米處的靶子。
  “轟隆隆!”
  壹聲又壹聲的巨響,震耳欲聾。
  炮彈的威力很大,在地上炸出了壹個又壹個大坑。
  “好!”
  “彩!”
  見識到了火炮的威力之後,慶忌身邊的群臣都贊嘆不已,叫好喝彩起來。
  “有此威力巨大的火炮,何愁什麽樣的敵人不能消滅?”
  “任憑城墻再堅固,任憑他人再勇猛,幾番火炮的轟擊之下,恐怕也要化作齏粉!”
  慶忌則是沒有這麽樂觀。
  大吳研制出的這第壹批火炮,大概相當於明清時期的“紅衣大炮”,其實有著壹定的局限性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