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重生之吳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歷史軍事

公元前513年,吳國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競走,波濤滾滾!
在煙波浩渺的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17章 祖宗遺澤

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3

  吳都,城門口。
  在公告處那裏,壹張新的布告張貼出來,立刻就吸引了路人的註意力。
  不多時,公告處附近,已經是人聲鼎沸,熙熙攘攘的景象。
  站在壹側的小吏負責將告示的內容壹壹宣讀出來——正是慶忌所頒布的十條變法改革的政令!
  “真的假的?吳國居然跟齊國壹般降低關稅,以此吸引天下列國的貨物與商賈入吳?”
  “吳王竟然還效仿昔日齊國的管仲變法,建立國儲糧制度與鹽鐵專營?”
  “看起來,大王的確是想富國強民,若非如此,絕不能這般讓利於民矣!”
  “二三子,這是何道理?大王居然嚴令我等國人弱冠之年必須娶妻?真是聞所未聞!”
  圍觀的人,對於國府出臺的這十條政令,都議論紛紛起來。
  不止是吳都,在吳國大大小小的各個城邑、都鄉,莫不針對慶忌的這壹系列的變法改革,褒貶不壹,眾說紛紜。
  這第壹條政令,四民分業,士農工商。
  黎庶們都沒有太大的意見,畢竟人與類聚,物以群分!
  其實不必慶忌嚴格劃分士農工商這四個階級的居住地,不少的百姓已經是各住各的,畢竟大家都有共同語言。
  第二、第三和第四條政令,黎庶們基本上都是贊成的,且拍手叫好!
  唯壹感到無所適從的,就是自身利益遭到損害的公卿大夫們。
  至於第五條政令,編戶齊民,這讓吳國的百姓頗為不滿。
  畢竟,吳人千百年來,依舊殘留著父子、兄弟同室而居的風俗習慣,現在國家明令,每家每戶有兩個成年兒子以上的,都必須分居,實在駭人聽聞!
  但,這並非是不能接受的。
  黎庶們也不敢違抗!
  而國家出臺的第六條政令:建立國儲糧制度,實行平糴法。
  實際上對於普通百姓十分有利,故而得到吳人壹片盛贊。
  唯壹感到不滿的,就是部分貴族與商賈。
  因為他們時常能趁著災荒之年,早早的囤積糧食,然後大發國難財!
  現在,有了這壹條政令,商賈們顯然是再也辦不到大發這種橫財的事情。
  第七條政令,推行縣制,則是損害了吳國公卿大夫們的權利,卻極大的加強君主集權,跟普通黎庶的關系不大。
  第八、第九條政令,鹽鐵專營與鼓勵消費,占到便宜的群體則是商賈,尤其是他國的商賈!
  因為鹽鐵專營,就改變了過去公卿大夫們壟斷鹽鐵,待價而沽的局面。
  由國家承包給私人制鹽,制定價格,再對外銷售,受益的無疑是沒有多少背景關系的商賈。
  吳國鼓勵消費,更是能流通市場,為商賈們提供更大的市場,更多的利潤!
  至於第十條政令,鼓勵生育。
  其實是有賞有罰,其中以贊成者居多!
  以至於在晚上閑來無事的時候,百姓們都無不關上房門,做著某種不可描述的事情。
  ……
  在上大夫申息的府邸,此刻大堂之中,高朋滿座,觥籌交錯之間,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微醺,有了些許醉意。
  申息作為主人,坐在上位,環視壹周,但見左右兩側談笑風生的,莫不是公子燭庸、掩余,上大夫被離這樣的貴族大臣!
  直到酒過三巡,申息這才撤去舞樂,以及負責陪酒的美姬,喟然長嘆壹聲,緩緩的開腔道:“二三子,今夜我邀爾等前來宴會,實有要事商議。”
  “昨日國府頒布的十條政令,相信二三子都已經知曉罷?”
  “自然知曉!”
  壹名中年貴族忿忿不平的道:“上大夫,大王欲效仿昔日齊國之管仲,變法改革以富國強民,這在下能理解,亦是支持。”
  “然則,在國府所頒布的十條政令中,有不少政令實在是欺人太甚!尤其是即將推行的縣制,居然以縣令為尊,我等公卿大夫為輔?”
  “豈有此理!自大吳立國以來,我等先祖追隨大吳的歷代君王,立下不世之功,方能創下的基業。此乃祖宗遺澤,大王怎可隨意剝奪?”
  “正是!”
  “莫說我吳國,便是天下列國,每壹國都是這般!天子封諸侯,君侯封卿大夫,封國而治,封地而治!”
  “現如今大王勒令我等公卿大夫享有封地,而不得治理封地,豈有這等道理?”
  “還有所謂的平糴法、鹽鐵專營,豈非斷了我等的財路?”
  “哼,依我看,大王是受到計然、範蠡這等宵小之輩的教唆,這才跟失了心智壹般,欲廢黜我等公卿大夫!”
  對於慶忌所推行的壹系列政令,壹眾公卿大夫顯然是心懷不滿的。
  “噓!慎言!”
  申息正色道:“二三子,大王在上,我等作為臣子,怎可非議君王?”
  聞言,壹眾公卿大夫這才按耐下心裏不滿的情緒,繼續喝著悶酒。
  “不知上大夫有何高見?”
  被離知道申息召集這麽多公卿大夫過來飲宴,目的不純,故而有此壹問。
  但見申息緩聲道:“高見不敢當。二三子,在下只是為我吳國的未來感到憂慮!”
  “我聽聞,這十條政令,是大王與季子、孫憑、孫武、範蠡、伯噽、計然、伍子胥七人商議出來的。”
  “現在,大王對他們委以重任,十分看重!”
  “然則,這其中除了季子外,全是外人。孫憑、孫武是為齊人,計然是為宋人,範蠡、伯噽與伍子胥皆為楚人!”
  “如此,恐非吉兆!”
  申息壹副憂心忡忡的模樣,嘆氣道:“我吳國之重臣,幾乎全是外來者,置我吳人於何地?並非大王昏聵,無識人之明,而是有奸佞小人在側,教唆為之矣!”
  對於申息說的這番話,在場的公卿大夫都深以為然。
  實際上,宴會上的賓客,幾十個人清壹色都是土生土長的吳人,吳國的貴族大臣!
  他們對於計然、伯噽、孫憑等人,對於這些備受吳王慶忌重用的外來戶,那是早就心懷不滿的。
  畢竟吳國的權位就這麽多,三公九卿還未滿員,但占據這般高位的卻多是孫憑、伯噽這樣的外人,這如何能讓他們不心生嫉恨?
  豈能不眼紅?
  再加上國府現在頒布的十條變法改革的政令,讓公卿大夫們不得不心生警惕,害怕失去自己世代傳承下來的權位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