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之吳霸春秋

迷惘的小羊羔

歷史軍事

公元前513年,吳國,五湖(太湖)。
千帆競走,波濤滾滾!
在煙波浩渺的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36章 西征楚國

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

2024-1-7 21:24

  “而今羋勝已經棄郢都而舉兵東向,欲同我吳軍合兵壹處,共禦楚軍。”
  慶忌立於陛臺之下,看著孫武、範蠡、伍子胥與伯噽四人,輕笑壹聲道:“二三子以為,寡人此時當何為?”
  吳國伐楚,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,不會改變。
  只是大致上的戰略,究竟要如何,還有待商榷。
  畢竟楚國的戰局可謂是瞬息萬變的。
  大司馬孫武起身道:“大王,臣以為大王可讓羋勝之殘軍死守於潛邑、六邑壹線,抗擊楚軍。我數萬吳軍則可以舟師通過大江,壹路南下再西向,直取郢都!”
  “郢都壹破,則楚國必亡,若能生擒楚王熊軫則最好不過!”
  聞言,慶忌不置可否的笑了壹下,道:“大司馬,妳認為,以羋勝的能力,及其兩三萬的潰兵,可能擋得住沈諸梁的楚軍主力耶?”
  “這……”
  孫武頗為遲疑。
  畢竟,以現在的情況來看,白公勝的軍事能力遠不如沈諸梁。
  這且不說,白公勝麾下的叛軍,那可都不壹定會效忠白公勝。
  若非有吳國在背後撐腰,指不定白公勝已經被自己的將士捅刀子,早就不戰自潰了!
  “大王之意,是分兵?”
  “然也。”
  慶忌瞇著眼睛道:“且不說白公勝麾下的兵馬,我吳軍有五萬人,其余蔡、徐、鐘吾等八國,亦是合眾近三萬。”
  “八萬人,滅楚不在話下。然,寡人之意非是滅楚,而是分楚也。”
  頓了頓,慶忌又道:“如今的楚國,幾經戰亂,又無軍需,早已孱弱不堪。如此,寡人當兵分兩路,壹路在潛、六壹線牽制沈諸梁所率領的楚軍主力。”
  “另壹路,則必須要順流直下,自大江而西向,攻破楚國之都城郢,務必壹戰成功!”
  隨後,慶忌便來到陛臺之下,指著腳下拼湊起來的吳楚兩國的地形圖。
  “自金陵至郢都,大江水道綿延幾千裏,我吳國的大舟航速頗快,可日行百裏,又是順流而下,四十五日之內,則可從金陵抵達郢都,若有意外,遭到楚國戰船攔截,最遲不到兩個月,大軍也可抵達郢都。”
  古代的船壹般靠風力,人力,水力航行,受自然因數影響比較大。
  正所謂“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裏江陵可壹日還”。
  吳國的戰船基本上都是按照明代“寶船”的模板來打造,不僅體型大,航速還夠快,所以才能從金陵到郢都,壹般來說只需要壹個半月的時間。
  但,這途中定然會遭到楚國戰船的攔截。
 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孫武的身上,緩聲道:“大司馬,寡人給妳四萬銳士,三個月之內,必須拿下郢都,汝可敢應下?”
  說是三個月,其實慶忌給孫武的時間,只有壹個半月,畢竟這其中大概有四十五日的時間要用來趕路。
  但,孫武又有何懼?
  孫武立即作揖道:“臣,謹遵王命!”
  四萬銳士,拿下壹座無多少可戰之兵的郢都,對於孫武而言,那是綽綽有余的。
  慶忌又環視壹周,將目光放在範蠡、伍子胥與伯噽的身上,朗聲道:“余下兵馬,將隨寡人奔赴潛、六壹線,正面迎擊楚軍!”
  “大王英明!”
  說真的,這麽“富裕”的仗,吳國是從來都沒有打過,慶忌也沒有打過!
  吳國壹方,滿打滿算的兵馬加起來超過十萬!
  楚國壹方才多少人馬?
  數萬人,遠少於以吳國為首的聯軍,而且戰鬥力普遍不強。
  戰力不強且不說,經過之前吳國針對楚國所發動的貿易戰,再加上白公勝在逃離郢都的時候,還不忘壹把火燒掉倉稟府庫中那些帶不走的糧秣器械……
  可以說,楚人是雪上加霜。
  楚國打不了持久戰!
  在這種情況下,慶忌要是打不贏這壹仗,幹脆找壹塊豆腐腦兒撞死算了。
  ……
  吳王慶忌十壹年,即公元前503年開春,吳國正式對楚國宣戰,同時,五萬吳軍,再加上蔡、徐、鐘吾、薛、郯、莒、邾、滕八國的三萬兵馬,共計八萬大軍,在金陵誓師之後,宣布西征楚國。
  按照原來的計劃,吳國會兵分兩路,壹路正面迎擊楚軍,壹面則是順流直下,從大江西進,襲擊楚國都城郢。
  不過,沈諸梁似乎是考慮到這壹點,故而沒有率兵進抵潛邑、六邑壹線,急著消滅白公勝的叛軍。
  在沈諸梁的部署下,楚國各地的勤王之師,都紛紛聚集到郢都,準備在郢都壹線跟來犯之敵背水壹戰。
  但,沈諸梁可以預料到,面對來勢洶洶的吳軍,楚國的軍隊毫無勝算。
  因此,沈諸梁不得不向楚王熊軫諫言,派出上大夫申包胥趕往秦國,請求秦人出兵救楚。
  得知楚人的戰略後,慶忌也臨時改變計劃,放棄了原先讓孫武率軍渡江南下的戰略,轉而在潛邑跟白公勝的軍隊會合,然後進行浩浩蕩蕩的西征。
  以吳國為首的聯軍十萬人,壹路攻城略地,勢如破竹,先後攻取楚國的養城、英氏、窮、雞父,又翻越大別山,直撲柏舉。
  短短壹個月的時間,吳軍就攻占了楚國大片的城邑土地,並且沒有遭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。
  慶忌的戰略目的十分明確,就是要壹路長驅直入,搗破楚國的都城郢。
  至於楚國腹地以及北方的大片疆域,慶忌則是沒有選擇去攻占。
  因為這樣壹來,聯軍的兵力難免會分散,選擇部署壹部分兵力駐防,得不償失。
  但是,這樣壹來,吳軍也會承擔許多風險。
  蓋因戰線拉的太長,以吳國為首的諸侯聯軍的糧秣器械,轉運困難。
  幸而吳國的舟師戰力非凡,足以稱霸大江,通過水路來運輸所需的糧秣軍需,根本不成問題。
  吳國要壹口吞掉楚國這個龐然大物,著實是不容易的。
  這就是慶忌為什麽選擇分楚,而不是滅楚的緣故。
  慶忌是要選擇在壹個合適的時機,壹個合適的地點,尋找楚國的主力大軍進行決戰。
  要是吳軍能壹舉殲滅楚軍主力,則攻滅整個楚國,也當不在話下。
  為了這壹日,慶忌可謂是朝思暮想,盼了不止十年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